【TOPick】設計師中風後患失語症 音樂治療由扶拐杖到唱《上海灘》

2018.8.17

「浪奔、浪流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」這短短一句歌詞大部分人都聽過,50多歲的Tony是中風患者,他8年前中風後導致大腦語言區受損害,繼而患上失語症。約3年前他加入了香港復康會的「樂隨風合唱團」,與一班同路人一起唱歌。

中風失語言能力 有口難言

中風前為時裝設計師的Tony一直都醉心於設計及藝術工作,年輕時他在上海做生意,中港兩邊走,但一日他突然暈倒:「中風好突然,沒有先兆,醒返後剛在醫院做完腦手術,全身不能動,好害怕。」

Tony他年輕時經常到上海,上海灘的歌詞能夠鼓勵他之餘,更加令他想起以往的美好生活。

Tony指當時住了數個月醫院,每天做物理治療,在康復初期不能走路。雖然已事隔8年,但現時Tony仍要扶著拐杖走路。在採訪當日,Tony一拐一拐地走進來,每步都走得有點吃力。他指家人及朋友給予他的鼓勵及支持,令他更加堅持去走康復路。

在中風初期他一直不能說話,因當時中風令到左大腦語言區受損害。但其實失語症患者認知及智力上沒有問題,不過他們只可以簡單句子去表達具體的事物。

Tony一直都努力尋求治療,直到3年前他加入由中風患者及患者家屬組成的「樂隨風合唱團」,跟一眾病友一起學習以歌聲表達心情。

音樂治療師鍾敬文一彈結他,Tony就跟著拍子,字字鏗鏘地唱出整首上海灘。(陳靜儀攝)

訪問時Tony說的每字每句,都要慢慢吐出。但當談到唱歌的時候,他表現得十分雀躍,更唱出自己最喜歡的歌曲-上海灘:「浪奔 浪流 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,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。」

歌詞琅琅上口,音樂治療師鍾敬文一彈結他,Tony就跟著拍子,字字鏗鏘地唱出整首上海灘。由於他年輕時經常到上海,上海灘的歌詞能夠鼓勵他之餘,更加令他想起以往的美好生活。

他指中風初期的時候雖然有想過閒時唱歌表達心情,但因為失語症令他不懂說話、不懂發音,故不能以歌曲代替說話。

「來到合唱團我可以學發音,學習腹式呼吸等技巧。」

音樂可以幫助失語症的患者,繞過腦部受損的部分,而重新連結詞語的部分,所以利用音樂協助,中風患者能較輕易地唱出句子。(陳靜儀攝)

中風病人合唱團 用音樂治療大腦受損的語言區

「樂隨風合唱團」是本港首個專為有言語缺損中風病人而設。這個為期三年的社區音樂治療計劃,結合腦神經音樂治療(NMT)及社區音樂模式,讓參與者練習唱歌、作曲,以靈活輕鬆手法改善因中風而出現的失語症,他們更在今年6月底舉行了首次演唱會。

合唱團的導師之一、註冊音樂治療師鍾敬文(Kingman)解釋,腦神經音樂治療中,其中一種幫助言語能力的旋律語調治療法能針對日常言語來作改善。到底為甚麼失語症的患者,反而在唱歌的過程當中又可以正確發音?

「音樂可以幫助失語症的患者,繞過腦部受損的部分,而重新連結詞語的部分,所以利用音樂協助,中風患者能較輕易地唱出句子。」

他解釋,唱熟悉的歌曲能夠能患者加快去投入合唱團裡,年輕時聽的流行歌曲如《紅日》、《喝采》等有助患者快速記起歌詞的發音,令到他們更容易唱出句子。合唱團練習除了唱流行曲外,更會將日常用的句子配上簡單音樂,讓他們「唱」出來,以助日常生活溝通。

治療師:中風患者需要的是支持及肯定

合唱團成立了3年,Kingman與團員之間已經好像朋友般相處,他指自己雖然是治療師,但不希望「從上而下」地去指導團員,反而希望團員有意見即管表達,一起去思考想要怎樣的練習模式。

他指,團裡的患者來自不同的地方,合唱團練歌的地方在太古,但有些患者住馬鞍山都願意每星期出席,「我相信這份堅持和毅力不單影響他們自己,同時亦影響著我們音樂治療師。」

在很多人眼中,中風患者或者失去活動能力或語言能力很需要人幫忙。但在Kingman眼中,他們並不是需要協助,而是需要別人的肯定及鼓勵。

「其實他們凡事親力親為,自己擺放椅子、譜架,幫忙完成合唱團裡所有事情,我覺得這是他們對生命的執著。」

0 回復

發表評論

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?
Feel free to contribute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