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肢體障礙小孩開一場音樂會
每一個人包括小朋友都有社交需要,也希望能表達自己和與人溝通。可是,因為患有肢體障礙的小朋友,礙於他們的身體情況,表達和回應的能力都有局限。他們的回應可能是短暫和不常有,這些局限都會阻隔他們與人溝通。同時,因為這樣的溝通模式,照顧者也很容易主導了對話,令溝通變得單向。
音樂可以如何幫助他們? 透過音樂這個媒介,大家可以一起玩樂器、唱歌、律動等,透過非言語方式去互動,增加大家對話的動機,達至雙向的溝通模式。
有澳洲學者曾經做過一個研究,就十位身體有障礙的小朋友作出深入分析,透過觀察他們參與音樂治療中的情況,看看從音樂中如何反映到他們在社交溝通的需要,而音樂治療師會如何幫助他們。
適切等待回應,加入音樂提示引導
由於他們的表達及溝通能力有限,音樂治療師會耐心等待小朋友作回應。也會適時加入音樂「提示」,例如重複彈奏提示的音樂,示意小朋友表達回應。利用不同音樂元素,增加小朋友參與的動機。
給予小朋友自主選擇的機會
小朋友平日難以表達自己,生活都可能由其他人主導。治療過程中,音樂治療師會給予小朋友不同程度的選擇機會,包括音樂的速度、音高、樂器,甚至歌曲,實行以小朋友為先,讓他們在治療的過程中培養自主性,這樣也可達到他們心靈上的需要。
慢慢引導小朋友加入音樂
無論是樂器還是音樂活動,對於他們來說可能都比較陌生,他們起初或會抗拒接觸或參與,所以要慢慢引導小朋友。音樂治療師在開始治療時,會先評估小朋友的情緒、行為及精神狀況,制定最適合的治療目標及音樂活動。
參考文獻:
Perry, M. M. R. (2003). Relating 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 with severely and multiply disabled children to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.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, 40(3), 227-24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