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Metrodaily》:醫for Easy 照顧病人身心健康 音樂治療紓壓有方
2016.12.19
病人經過漫長的治療,身心受創,身體得到治療的同時,心靈的健康亦十分重要。音樂治療(Music Therapy)是透過樂韻與節奏改善病人生活上面對的困難,而情緒是其中的治療範疇,在外國醫療界廣為使用,近年引入香港,成為重要的輔助治療之一,腫瘤科病人也不例外。
國際音樂治療中心總監鍾敬文是一位註冊音樂治療師,近年積極在港推廣音樂治療。他指出,音樂是一個抒發情緒的非言語媒介,早於半個世紀前外國對音樂治療已進行詳細的臨牀研究,證明音樂可刺激腦內釋放多巴胺,令人感到愉快。他又指出,海外先進國家如美國,醫院內有音樂治療團隊駐場,為病人服務,本港仍在起步階段,希望音樂治療未來在香港能普及至不同層面。
「音樂是與生俱來的感應,牙牙學語的小孩也會唱歌跳舞,而普遍每個人也適合接受音樂治療。」鍾敬文指出,接受音樂治療的對象層面廣泛,臨終的癌症病人、精神病人或幼兒病者等也適合接受治療。
音樂提升生命質素
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傅惠霖認為,從前的醫療系統只講求醫治病人生理上的病變,卻忽視心靈上的照顧,現在的醫療系統則需要同時照顧病人「身」和「心」的健康,「例如癌症病人,手術、化療、放射治療等都是針對腫瘤本身,需要有其他輔助治療幫助病人維持正向心理。今日不少癌症病人意識到心靈健康的重要,需要尋求輔導,音樂治療也是其中一環。」
鍾敬文認為,臨終病人不只是等待死亡,音樂治療可提升臨終病人的生命質素,在餘生得到慰藉,病人用平靜的心情過最後的路。
惡疾帶來無形的痛楚,不少病人不知如何排解心中的痛。根據鍾敬文的經驗,末期癌病患者不知向誰傾訴,亦不知如何說出自己的擔憂,音樂治療師會透過與病人的溝通,了解病人所想,以至對音樂的喜好,運用與病人有感通的音樂釋放情緒,「病人的音樂能力和背景並不會影響治療效果,最重要是在過程中找到病人與音樂的連結,從而紓解他們的負面情緒。」
曾在兒童醫院實習的鍾敬文指出,患病幼童接受音樂治療亦可助穩定情緒。「剛出世的三、四歲患病幼童,終日在醫院,令他們失去了與朋輩的社交機會。他們很多時候會用哭表達痛楚,治療師隨他們哭泣聲的大小,當下以即興音樂伴隨,令小朋友感受到有人同在,情緒慢慢穩定下來。」
即興高歌紓緩情緒
音樂治療可以被動或主動,視乎病人的情緒與需要。鍾敬文指出,病人即興的音樂,當下的歌唱,創作音樂或感受音樂,也可紓緩病人的情緒。
他舉例說,病人談到某事,情緒崩潰大哭起來,這時適當的伴樂有助病人舒暢地哭出來;又例如患有有唐氏綜合症,透過有計劃的音樂治療活動來作訓練;聽障人士則可透過敲擊的震盪,去建立溝通橋樑。「情緒上的治療不可單以量化來計算的治療,包括音樂治療,接受治療次數多不代表心情會較好,一切視乎病人的當下面對的環境、需要和感覺,以及定立的治療目標。」
發表評論
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?Feel free to contribute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