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音樂代替說話

專欄  謝憶珠

「浪奔,浪流,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」這句歌詞,無論要你讀出來,或者唱出來,應該都沒有難度。但卻有一班失語症朋友,能唱,未能講。

香港每年約有8,000人患上失語症,大部分由中風所致。他們大腦負責語言的區域受損,失去全部或者部分的說話能力,令他們說話時吞舌吐吐。有些患者甚至對語言的理解也有困難,因此會出現答非所問,甚至自己創造一些新詞語的情況。

有患者因為中風患上失語症,無法運用簡單的詞語去表達心中所想,連發音也有問題,說話時逐個字吐出來。但神奇的卻是,當患者唱歌時,卻彷彿歌神上身,歌詞表達,音調高低,節奏起伏,全部盡在掌握中。音樂治療師鍾敬文(圖中)表示,中風患者左腦語言的區域受損,令到他們未能暢所欲言,而唱歌的時候,患者是運用腦部的其他區域,不需要使用已經受損的語言區域。因此當文字譜上旋律,用「唱」去代替「講」,患者便能言無不盡。簡單如四個字「我要開燈」,要失語症患者講出來可是是十分困難,但如果配上旋律唱出來,頓時變得輕易舉。通過唱歌不斷練習,最後把旋律抽起,患者慢慢可以恢復說話的能力。

鍾敬文開設了一間音樂治療的社企,以音樂協助一些患上不同疾病的朋友。除了失語症外,不少有學習需要例如自閉症、專注力失調和過度活躍症、認知障礙症等朋友,都能通過音樂治療改善情況。

音樂從來都是不分國界的語言,也與腦部活動和反應有莫大關係。在香港,音樂治療或許是不少人尋醫無門後的另類選擇,但在外國,卻是不少疾病的主流治療。鍾敬文也致力推廣音樂治療,他期望音樂治療可以逐步在香港普及,讓不同病人能感受到音樂的威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