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關注疫情下的特殊教育需要(SEN)學生】

在疫情下,學生未能回校上課,即使能網上學習,其進度也被拖慢。香港中文大學去年進行一項調查,發現受訪中學生改用網上學習後,承受着龐大學習壓力及焦慮。試想,一般學生也受情緒及心理健康影響,何況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的學生呢?

過去一年有多的時間,學校有不少日子停課,而康復服務單位同樣因疫情,無奈暫停提供面對面恆常訓練及支援,對於不少被困家中的SEN學生來說大受折磨,有的導致情緒失控,技能發展停滯;有的被大大減少在校園學習及實踐社交生活,失去表達情緒的機會。同時,家長也會因「困獸鬥」飽受壓力,更萌生自殺念頭。不論是家長或學生,他們也值得我們關注。

根據教育局學校教育統計組的數字顯示,在過去2015至2019年五年期間,全港中小學及特殊教育學生人數持續上升,當中特殊教育學生人數佔比,同樣有上升趨勢,因此情況不能被忽視。

IMTC總監、註冊音樂治療師Kingman也認同,疫情確實減少SEN學生社交機會;認為透過音樂治療,除了進行一般訓練,同時要增加社交訓練。為了「停課不停學」,學校改以視像形式授課,有些專職醫療如言語治療,音樂治療,也會利用電子平台為受助者進行服務。

Kingman指SEN學生能透過視像與同學「見面」,保持適度社交互動、訓練社交技巧。他引述有不少家長回應,指網上社交有效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,顯示是個可行的選擇,因此身為音樂治療師,的確要介入及關注,並尋找不同方法,讓受疫情影響的受助者,繼續接受治療或訓練。

在去年立法會會議上,議員曾就《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提供的支援》一題向教育局提問,教育局書面答覆指,學校的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會定期聯絡家長,與家長共同檢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緒表現,也會為個別學生及其家長提供針對性支援。教育局亦製作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學資源,供校本教育心理學家、教師及家長參考。